“管”亦有道 铸就精品
|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透视与思考 |
2月7日清晨,天空欲雨。管道局CPP111机组员工张建春,顾不上洗漱,就赶到西气东输三线东段施工现场,加固“沙袋墙”,防止大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福建多雨,搭建“沙袋墙”做好水土防护,早已被管道人看作“本职工作”。 “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环保优先、安全第一、质量至上、以人为本”,不断升级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精心打造优质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在不断加快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的同时,以更高的管道建设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优质—— 瞄准“世界一流”的品质追求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与速度上,更体现在卓越的质量上。正是凭借对品质始终如一的追求,和对工程永久负责的担当,中国石油管道人在神州大地和友邦,树起一座座耀眼的能源丰碑。 建设难度堪称世界之最的中缅油气管道,质量、安全和环保指标均超过国际同类管道工程水平,卡拉巴海沟穿越工程创造世界管道穿越最深纪录;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创出焊接合格率100%和连续焊接2035道口无返修的国内新纪录;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海底管道做出“30年免维护安全运行”承诺,达到国内油气管道质量最高标准…… 尽管近年来管道施工难度日益加大、工期日益紧张,但中国石油无惧挑战、高质量地建成一项项精品工程,这首先得益于“建管分离”的体制优势。 早在2007年,中国石油就推进管道建设与运营分开的新体制,由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统筹国内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按照“一级管理、四个统一”要求,先后多次升级内部质量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群建设在统一体系、流程、标准和管理的平台上运行,形成以体系为核心、以标准为手段、推动和促进质量提升的管理格局。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牢牢把握质量起始于“源头”、形成于“过程”、最终归于“现场”的原则,始终坚持将质量管理重心前移,对“源头”严格控制。一方面,强化设计质量管理,确保管道本质安全,如首次将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应用于管道工程设计,有效解决中缅油气管道通过地震断裂带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强化物资采购、生产和验收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落实物资驻厂监造制度,加强乙供物资采购管理,确保设备材料质量受控。 而在施工过程环节,中国石油创新“过程监督、成果确认”监理模式,促使监理由单一的现场管理向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和现场质量监管并重的模式转变。同时加强质量安全检查,努力实现“零整改”投产目标。2013年,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以西气东输三线为起点,聘请第三方对已回填管道进行埋深和防腐层损伤抽检,最大程度保障工程质量。 7年来,“质量至上”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管道局主动进行全方位的内外检测;在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局应用液态聚氨酯等3种防腐补口新工艺,极大提高防腐补口施工质量;在西气东输三线东段,管道局全面实施“七个一”工作法,如一个点温仪保证预热温度、一双软底鞋防止损伤防腐层等,严格的质量管理为每道工序建立“质保网”……“铸精品工程,树能源丰碑”,已成为中国石油管道人内在的价值追求。 安全—— 打造“平安管道”的坚实保证 管道,被誉为第五大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不受气候和地面其他因素限制、可连续作业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其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油气运输方式。 管道建设,关乎百年大计,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国石油始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严抓、活抓、细抓,确保管道平安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引进HSE 体系,抓住薄弱环节,突出管理责任到位,中国石油不断强化以程序化管理为主导的体系流程建设。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严抓安全责任落实,用“铁的合同、铁的制度、铁的手段”筑起管道建设安全的“防火墙”。管道项目开建前,严把承包商HSE审核关,项目经理部、EPC承包商到施工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环保责任书。施工过程中,依据风险管理体系,及时进行风险跟踪评估,并科学指导承包商动态风险预控。 此外,加大事故处罚力度,确保从施工开始至工程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把安全管理落实到位。去年,项目经理部开展了无损检测大整顿和监理专项大整顿工作,对违反操作规程、没有相应资质上岗操作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按照合同条款和HSE规定,进行批评、清退等处理。管道局一位负责人说:“无论管理怎样严格,都比安全出问题时再接受惩罚好得多!” 在安全形势严峻的地区,灵活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是确保管道安全建设的不二法宝。漠大线有400多公里通过大兴安岭林区,防火任务艰巨。中国石油特地编制了《漠大线施工森林防火预案》,并与林区消防部门建立共防机制,最终以“零伤亡、零事故、零火灾、零污染”的成绩实现HSE管理的“四不目标”。在美丽的天山,中国石油首次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采用柔性雪崩防护;在果子沟隧道群建设中,引进瑞士防雪固雪柔性防护技术,在1号隧道口周边山坡上安装了近万平方米的防雪崩防护网,尽管增加了成倍的投资,但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消除隐患,安全为天的管道建设宗旨凸显。 管道建设安全管理,离不开一线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化。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大对每一位管道建设者安全理念的宣传贯彻力度,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管道局三公司专门成立安全协防小组,帮助员工自觉形成相互沟通、相互监督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作业的主动意识。中亚C线哈国段建设时,项目部每个例行月会、周会,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干部在现场进行检查时,叮咛最多的也是安全。通过这种耳濡目染的方式,员工安全作业能力大大增强。 环保—— 建设绿色能源走廊的必然选择 在贵州省都匀市凯口村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者在这个村施工时,得知作业带里有6棵260多岁的古柏树。为保护好这6棵古树,管道建设者用沟上预制、人工掏挖窄管沟等办法对其进行防护。如今,“保护一草一木,做好环保工作”的理念跟建设好管道一样,在每位管道建设者心中深深扎根。 建设绿色管道,打造生态能源长廊,并将绿色延伸到管道经过的每一寸土地,是中国石油的庄严承诺和不悔选择。以“环保优先”为先导,中国石油自上而下地建设严密的环保组织网络,制定严格的环保措施,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环保基础牢固。管道建设从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贯穿绿色环保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面对水土保持难题,中国石油启动管道建设领域首个环保工程——中缅管道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这个工程大量采用多管并行、开凿山体隧道等方式,以“一次性通过”和“整体推进,示范带路”全新建设理念为引导,在管道沿线建立高科技全自动实时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设施体系,大量运用卫星遥感监测等高新技术手段,确保中缅油气管道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多维立体呈现。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专家杨德生赞叹道:“中国石油这些新做法特别值得称道。” 尽量减少土地扰动,是管道建设者始终不变的追求。按照国际惯例,直径1219毫米管道建设的作业带宽应为35米。为节约用地,管道建设者在西气东输二线施工中将其减至28米。在一些特殊地段,甚至减少到仅够一辆作业车辆通过,节约大量用地。此外,凡是动用过的土地,都在完工之后尽快恢复原貌。在一些特殊地段,施工前先将草皮剥离易地种植,待管道掩埋后及时移回。即使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建设者也同样按照土壤的生熟等级分层剥离,依照原样回填。若把西气东输二线节约的土地按1米宽的绿地折算,绕地球赤道一周之后还多出2000多公里;所减少扰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5804个足球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如今,管道不仅要“入地”,还要“下海”。西二线深港海底管道是实现香港和内地“气”脉相通的连接线,其所穿越的海域生活着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环保责任重大。去年,中国石油启动西二线海底管道工程海洋环境及渔业资源修复项目,加强了对海洋环境及资源的保护,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渔民的赞赏。 寒来暑往,中国石油数万管道建设大军,精心锻造着每一条地下钢铁长龙,筑就宏伟的“绿色管道长城”。随着我国油气管网建设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管道建设者将继续以优质、安全、绿色为目标,让更多精品工程在神州大地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