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冰生:铁矿石供需关系已发生变化
对罗冰生这个名字公众并不陌生,作为中国钢铁协会常务副会长,他一直都是各大媒体追逐的焦点。因为伴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位钢铁行业德高望重的前辈,总是被放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可能很少人知道,罗冰生在钢铁第一线,已经工作了40年。早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钢铁,就对这个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63年大学毕业后,从首钢生产炼钢厂宣传科任干事开始做起,一直到担任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他告诉记者,和管理一个企业需要“关注实战”不同的是,7年的协会副会长工作令他的视野更宽,不单单是一个企业,他把更多思考投向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在钢铁发展当中进行拼搏、奋斗,来实现你的目标。
兼并重组首要解决“组织”问题
抑制产能过剩、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但从实施一年来的情况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产能过剩仍然存在,且行业出现增产减收现象。来自行业协会方面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钢协重点监测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全年钢产量较上一年增长11 .27%;但实现工业总产值却同比下降12.75%,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10%,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1.43%。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仍然不够。2009年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沙钢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仅占同期全国产量的29%,这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的比例达到45%以上”的目标差距尚远。
罗冰生认为,兼并重组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一道槛,产业集中度太低依然是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推进兼并重组首先要解决的是组织调整问题。”这是罗冰生强调的第一句话。在他看来,河北钢铁集团之所以整合颇见成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组建了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才保证了重组工作的顺利推进。罗冰生表示,在组织问题之后,第二步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为了提高我们工艺和装备水平,并通过先进的管理来提高和实现企业的竞争力。
“ 我认为从当前钢铁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兼并重组的目的是在于做强而不是做大。”罗冰生说,他告诉记者这样一句话:联合重组如果不是为了做强而是为了做大,就等于是把一些小问题、小矛盾集中在一起,而这样做大的唯一后果,只能把一个小的矛盾变成大的矛盾,而这正是目前企业联合重组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要做强,核心问题是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罗冰生告诉记者,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大范围内要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而通过扩大兼并重组企业范围就意味着我们调整的余地更大。第二个就是通过生产的优化配置,来充分发挥协同的效益的最大规模。企业兼并重组后,可以把若干生产设备放在一块,并能够最大的发挥各个设备的优势,效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像采购来说,一个企业采购一千万吨是一个班子,采购一亿吨的,也是一个班子。调节能力和余地就大的多。”罗冰生认为,同样在人员的管理上,如果把大量的人员组织起来,就可以合并,也可以把优秀的人员集中到一块管理。也就是说,对生产要素要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我们搞兼并重组的目的,就是要组建有世界竞争力的世界级的钢铁企业集团。当然也包括了淘汰落后产能,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资金、人才、装备、技术,各种各样的优势,只有大范围的联合重组,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罗冰生说。
面对记者提出类似“拉郎配”、“国进民退”等联合重组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罗冰生坦率地表示,由于我们现在的钢铁企业的管理,是分为五级:中央、省市、地区、县一级的市管、镇一级的县管,这种行政体制的分层管理,加上实行分税制,导致每个地方都想把自己地方的蛋糕做大,根本上影响了淘汰落后和跨区域的兼并重组的进程。
罗冰生建议,国家对钢铁行业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并有配套的实施办法和责任制。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于我们老的钢铁企业,职工安置就是一个大问题;第二、对于跨区域的兼并重组,国家还应该出台有关扶持政策,特别是要有政策来平衡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第三,兼并重组不应该单纯是扩大产能,而应该利用现有的特大钢铁集 团 , 发 挥 他们的综合优势,来实现利润增长。强调要实现大范围的、跨省市的、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跟这个是相配套的。要把这些用先进带后进的办法,把所有的企业都拉到先进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上。
他特别指出,对于兼并重组的企业应该要进行考核来完善我们的责任制。这样在兼并联合重组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就可以及早的制止。
钢厂不仅仅是生产商,更是服务商
“人家一吨钢,销售产值是1万美元,我们一吨钢,3000多元人民币,”在和记者的聊天中,罗冰生感叹到。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奥地利考察时的难忘经历:“当时我们根本就不可想象,后来经过考察发现,人家在生产钢材同时还提供服务,在我们钢厂还在按吨买钢材的时候,那里的钢厂已经开始按照客户需要,把钢材剪好后买半成品。”
反观国内钢材市场,“增产但却减收”已经成为困扰钢铁行业的一大难题。今年以来,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但仍然处于低效益状态。今年1—7月重点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共计实现利润537.1亿元,同比增加414.16亿元,增长3.37倍。值得关注的是,1—7月份产品销售利润率仅为3.14%,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水平,钢铁行业运行仍然处于低效益的状态。同时,由于成本上升,钢铁产品价格下跌,5—7月企业利润均出现环比下降。
罗冰生表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钢铁企业都开始纵向发展的原因。比如说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有1/3是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它就是生产汽车板、汽车用材以后,加工成汽车零部件来供应汽车生产商。现在全球发展的模式是有一个钢铁产品,然后进入流通领域后,变成钢材的深加工的流通服务基地,集中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从生产产品到交付用户手上使用的整个过程,我们缺乏的恰恰是建设一条‘满足我们用户需求的完整产业链’,这也是当前钢铁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罗冰生说。在他的脑海中,按照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来看,如果仅仅是一个生产钢材的企业,那只是一个传统的钢铁企业的概念。而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钢铁厂,它应该是为用户提供钢材及使用服务的一个服务商的概念。
罗冰生所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钢厂以后将不仅是卖钢材,还要同时对方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用户使用钢材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钢厂都能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铁矿石“要关注供求关系变化”
从2003年开始,在罗冰生负责钢协的日常工作中,前一段时间组织和协调铁矿石谈判成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也正是这个工作,令这位钢铁战线奋战数年的老前辈,被无数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连卖菜大妈都知道铁矿石谈判”,这是罗冰生面对媒体朋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告诉记者,他更愿意在铁矿石谈判慢慢趋于平静后,冷静的回顾这一段过程。
铁矿石长协机制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罗冰生说。他表示,铁矿石作为全球的大宗商品,它和粮食、石油不一样。它有专项性,也就是矿山生产的铁矿石必须卖给钢铁企业,同样钢铁企业必须买矿山生产的铁矿石才能保证原料需要。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专向性,令钢铁企业和矿山捆绑在一起,形成了长期、友好的供应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罗冰生说。从而形成了长协这样的定价机制。一方面,矿山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求他生产的矿石有稳定的需求来保证它的生产,而且通过每年一次定价,让它矿山企业有稳定的市场、有稳定的价格,来保证矿山的盈利。另一方面,钢铁企业通过这种定价机制,也使得企业的原料供应有稳定的来源。供应的量稳定,价格也稳定,使得大家都可以集中精力去搞好钢铁生产,这种机制是多年形成的,是一种供需双赢的机制。
随着三大矿山主导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变化,今年以来,已经由之前的长协模式转向按照现货指数为基础的季度定价,但是关于其后期如何发展的“博弈”却从未停止。用罗冰生的话说,“关键要看供求关系如何发展。”
面对记者,罗冰生尖锐地指出,从目前而言,这种新的指数定价,在运行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新的问题:指数本身没有代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铁矿石巨头力推的指数定价,指数均以中国现货矿到岸价为主,其中包含海运费,应当扣除而没有扣除,而且指数定价也不能反映铁矿石优质优价的问题……指数定价有很多问题还不能解决,需进一步探讨。
罗冰生说,当前铁矿石供需关系已发生变化,与年初全球铁矿石供需态势已有所不同。首先,1—7月中国进口铁矿石3.6亿吨,同比增加了525万吨,增长1.48%,进口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0.28个百分点。2010年二季度以来,中国进口铁矿石连续四个月下降,4月份进口铁矿石同比下降2.94%,5月份下降2.92%,6月份下降了14.72%,7月下降11.71%。
其次,中国国产铁矿石总量大幅上升,2010年1-7月份国产铁矿石达5 .83亿吨,增加了1.27亿吨,同比增长28%,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增长了37.61%,国产铁矿石大幅增长是进口铁矿石总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产铁矿石能支撑钢铁企业的发展要求,进口矿的依存度不断下降。
从全球供需态势来看,罗冰生表示,1-7月全球钢产量仍属于恢复性增长,还没有达到200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除中国外,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没有达到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
“以上情况说明铁矿石供需关系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与年初的态势有很大不同。”罗冰生表示,这样一种定价模式,今后怎么发展还有待观察。
“核心的问题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但目前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而且现在来看,中国在这里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罗冰生说。
罗冰生回应五大热点话题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是中钢协主导铁矿石谈判,也因此对中钢协产生了很多不利舆论。事实上,在这7年的铁矿石谈判中,钢协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罗冰生:第一,我们铁矿石价格谈判是企业行为,中国的模式是宝钢作为企业和三大矿山公司进行谈判,第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也就是宝钢作为一个企业,他是代表着中国整个的钢铁行业和三大矿山公司进行谈判,宝钢要代表中国的钢铁企业,只有通过中国钢铁协会的协调,把行业的意见协调以后,通过宝钢来代表企业和三大矿山公司谈判。反过来,中国其他企业应该执行宝钢和三大矿山公司谈判决定的价格。同时他们也不用承担和三大矿山公司谈判的责任,钢协在其中就是协调作用的工作机制,我们不是也不能直接参与谈判。
记者:您如何看待钢铁行业目前令人担忧的高库存和低利润问题?
罗冰生:所谓低利润是相对的,宝钢的利润放在全行业看就不低,它的销售利润在7%以上,但是从全球来看,浦项钢铁的销售利润率可以达到12%。其中核心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控制钢铁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从而摆脱大路货,竞争激烈的状态。特别是钢铁工业发展,目前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的竞争。所以要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我们在高端产品的竞争的优势位置。
高库存的核心是我们的高产量带来的,目前我们的需求还是处于较快增长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更要冷静分析,理性控制我们钢铁行业的过快增长,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把市场的高增长降下来,并使我们的库存保持合理,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二次去库存化。
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鞍钢、武钢等钢厂去海外投资设厂的事情?
罗冰生:我也赞成,这是好事,我认为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我觉得我们钢铁行业,要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就应该具备跨国经营的能力,过去我们已经有这方面的一些动作,可能多集中在资源投资方面。在全球化趋势面前,钢厂到国外去建钢铁厂,从运产品到输出产能,可以避免贸易纠纷,何尝不可?下一步我们可以走国际化的兼并路线,但是我们还需要有一个走出去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过程。
记者:您如何评价目前其他国家对我国钢铁业频发的贸易纠纷和摩擦?
罗冰生:第一、我觉得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内市场,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成为全球钢材的供应基地,我们是要满足国内市场。第二、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反补贴等这些做法,我们持反对的态度。我们希望通过双边的企业和企业协会之间的协商来解决问题。第三、我们以中国市场来作为我们的立足点,对于人家对中国市场的倾销,我们也持反对的态度,也就是对他们也有反制的措施。
记者:您曾经公开表示过我国正在建立铁矿石反制体系,具体是哪些?
罗冰生:这个我们在研究,就是怎么建立我们自己的铁矿石体系的问题。第一、我们希望对国产铁矿石要保持稳定,包括税收。第二、我们希望扩大我们的海外投资,我们的(权益矿)比重要不断地提高。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海外项目大体在1 .9亿吨产能。这只相当于我们进口供应量的30%,也就是有很大差距,我们觉得要达到60%。第三、是要规范进口铁矿石的秩序。形成我们自己的铁矿石供应产业链的同时,把我们国内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扩大,形成我们自己的定价的机制和体制。这些都是长期的过程。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和长远目标来考虑。(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