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集团新闻 > 综合新闻

好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是靠质量系统全过程控制出来的

发布日期:2017-09-09

*    
 
 
好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
是靠质量系统全过程控制出来的
 
----中国人大学副教授李晓光质量管理课有感
张慧敏
 
*       3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质量管理培训班”。更为幸运的是,培训班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企管学院李晓光副教授,并倾听了他的质量管理课程。
*       短短3个小时,李教授用鲜活的事例,以及对国际国内企业状态的分析,生动幽默的将“质量是什么?”,“什么是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开展质量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讲解,我们觉得非常受益,学员们还与李教授进行了互动。
*       李教授的课让我感触颇深,眼下各企业质量管理有一个通病,事前策划不落实;事中控制不到位;事后追究不合格责任。依赖事后把关,忽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系统控制的结果,就是不合格率难以降低;质量水平难以提高;不良成本居高不下,质量效益也就无法提高。
*      因为,忽视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依赖于检验,而检验又无法涵盖所有的不合格品。从而,导致大量的投诉、抱怨和退货的结果。在经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伴随着的将是影响深远的质量信誉损失。与此同时,导致不合格品的系统性原因,依然没有被发现和消除,不合格品照旧会源源不断出现。
*        对于依赖事后把关的做法,李教授讲到了质量管理专家们的鲜明观点。克劳士比提出:质量系统的作用是预防,而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休哈特提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生产阶段,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太迟,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戴明提出:以检验挑出有缺陷的东西,把它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治病理念,“医未病之病”方为“上医”和上策,而片面依赖于事后把关则与“医已病之病”一样,均属“下医”和下策。可见,依赖事后把关,忽视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系统控制,是本末倒置的。
      我认为,质量管理的方向就是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将质量控制重点放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全面、系统的质量控制,提高过程工序的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率,提高质量水平,降低不合格产品交付给顾客的可能性,减少投诉和退货,从提高内部生产效率,降低外部不良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预防为主、防微杜渐”是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每个企业,每个质量管理者的目标。我认为,首先应从质量部门认清职责、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入手。首先,质量部门要监督、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防范不合格产品的发生,防止隐患变成不合格。其次,质量是所有部门、所有人的质量,主要是操作者(包括管理者和作业者)的质量。再次, 质量管理中,质量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不管在质量控制阶段还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过程控制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过程控制,打破原有各部门之间的界限,将相互独立的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贯穿生产与技术的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质量控制,最终将质量管理从产品质量控制上升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李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让我在充实质量管理知识的同时,在质量管理理念上也有了提升,更让我们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相关热词搜索:暂无